• w66.com,利来w66

    行业信息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市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04/09   点击数:3399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治理“城市病”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日新月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垃圾围城、交通拥堵、逢雨“看海”、“十面霾伏”等“城市病”也日益凸显,不仅制约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还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直面问题,精准施策。在2018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王蒙徽提出,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努力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市。这列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2019年十大重点任务之一。

    把脉问诊 建立评价体系

    如何判断一个城市是否“有病”?如何为城市发展“把脉问诊”?

    记者获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研究建立没有“城市病”的城市建设管理和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没有“城市病”的城市标准,从宜居性、安全性、便捷性等方面确定什么样的城市才是没有“城市病”的城市。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2018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北京市共同组织了北京城市体检。专家指出,城市体检是对城市发展状况进行检测,有分析、评价和反馈,及时纠偏,对症下药,为下一年度城市建设发展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2018年12月28日,北京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着力解决城市体检反映的突出问题,严守各功能区定位”。北京市通过“一年一体检”的方式为城市“诊疗”,找准“病灶”,诊明病因,确保城市健康运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总结北京经验基础上,扩大城市体检评估范围,在全国试点城市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评估制度。

    绿色引领 提升城市宜居性

    “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不断增强城市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有效提升城市承载力、包容度、宜居性。”王蒙徽这样强调。

    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市,就要加快推进绿色城市建设,而当务之急是建立绿色城市建设的政策和技术支撑体系。2018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南宁举办了“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系列标准发布”活动,发布了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在内的10项标准,旨在以高标准支撑和引导我国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绿色建筑发展是绿色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全国已累计建设绿色建筑超过25亿平方米。

    作为全国超大城市之一,上海把推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作为破解“城市病”的突破口。记者了解到,2018年9月,上海市出台了《关于推进本市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创新、生态、宜居为发展目标,以市级绿色生态城区试点、示范为牵引,推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在新开发城区,落实土地、建筑、交通、能源等绿色生态指标和技术措施。在旧城区,推动以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完善、生态环境改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慢行系统优化、公共开放空间增加为导向的绿色更新实践,推动美丽街区、美丽家园建设。截至目前,上海市16个区和特定地区管委会申报的绿色生态城区已达26个。

    从绿色建筑到绿色出行,到绿色城区,点、线、面有机衔接与融合,绿色城市建设已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

    智慧驱动 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巨系统,人口、资金、信息等各类要素高度聚集,基础设施规模庞大、相互关联,经济、社会活动最为集中、最为复杂。要确保城市安全、有序、高效运行,祛除“城市病”,实现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智慧城市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飞速发展,不仅深刻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杭州市智慧城管以“三个第一”(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为总要求,以“一中心四平台”(城市管理综合指挥中心和日常运行管理平台、公共服务与互动平台、应急指挥平台、政策研究分析平台)为主要抓手,以“扩面、扩容、提质、增效”为主要内容,着力打造智慧城管的杭州品牌。

    在杭州市上城区智慧城管平台,记者看到,该区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目前已经对4000个市政窨井盖进行智能化改造,通过电子标签实现对井盖状态的实时监测,实现对井盖数据采集、异常状态报警、可视化监管。“只要井盖倾斜超过15度,或有任何损毁、移位,我们平台就会第一时间接到报警,第一时间进行处置。”杭州市上城区城市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智慧城市建设依然在路上。当前,要大力推进BIM(建筑信息模型)审查审批系统和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支撑和服务。各地也需要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模式,提高城市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文化传承 彰显城市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市,就要进一步加大推进人文城市建设力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各地认真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系统治理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更多采用微改造,以小规模、渐进式节奏,积极稳妥推进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人居环境改善。推进既有建筑保留利用和更新改造,开展工业建筑、工业厂房保护和再利用试点。

    广州市荔湾区永庆坊原本是挤满老房危房的老社区,2015年,永庆坊项目采用微改造的方式,在保留旧建筑岭南特色风貌的同时,引入众创办公、创意产业,将牙雕、广彩、广绣、粤剧、网红店等众多文化元素汇聚其中,改造后的永庆坊于2016年9月开园并迅速聚集人气,成为广州老城中的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考察时,第一站来到永庆坊。他在考察中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延续、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为解决千城一面、城市特色风貌缺失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城市设计作为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2017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实施了《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建立了城市设计编制、审批、实施等管理制度,并在全国设立了57个城市设计试点城市,不断总结试点经验,健全城市设计体系,推进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和街道设计,增强街区活力和特色。

    2018年12月26日,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评估总结大会上,王蒙徽指出,要站在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的高度,推动社会形成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共识。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通报批评了5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力的城市,要求限期整改到位。下一步,将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体检评估制度和约谈制度。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市,任务已经明确,需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以时不我待、久久为功的责任担当,主动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和人文城市建设,实实在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